
网络文学如何实现转型升级
网络文学IP改编和产业发展一直都是业界聚焦的议题。纵横文学高级副总裁许斌认为,只有真正的优质内容才叫IP,视频平台有可能成为网络文学产业链的影响放大器。打通网络文学全产业链的背后,仍然是优质内容所带来的全行业影响力。
[责编:孙满桃 ]
作者:唐伟(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副研究员)
“创作离不开评论,评论更离不开创作,只有创作与评论相结合,承认网络文学评论的多维,进而求同存异,才能真正促进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副院长周冰说。
甘肃网络作协常务副主席、网络作家刘金龙预计到2025年,中国网络文学可撬动近300亿美元的海外市场规模,发展模式将持续为全球网络文学发展贡献文本、运营、商业化示范和标准。
江苏师范大学副教授温德朝认为,数字经济背景下网络文学产业化的重心在文化、关键在创意、核心在质量,要坚持以内容为王、以质量取胜,探索走出一条符合网络文学IP转换实际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贵州财经大学教授周兴杰认为,“网生代”青年读者群的阅读需求变化推动网络文学创意亚类型的更新变化加快,每年都有新的“流”和“向”出现,不同读者群体的阅读趣味和需求使当下的网络文学创作自觉对标不同读者群体,萌生出“代际化”的创作趋向。
蓝皮书指出,2021年,网络文学主流化、精品化进程加快,现实题材创作进一步深化;网络作家队伍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凝聚力、向心力显著增强;理论评论发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作用,评论生态更趋健康;行业转型升级发展势头延续,IP改编更加多元;网络文学国际传播更受重视,网文出海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同时,当前网络文学行业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如,精品力作依然相对偏少,整体质量有待提高,同质化、模式化仍然严重;部分作品存在洗稿、融梗、跟风写作等现象,呈现出一定的庸俗创作倾向;部分作品标题、广告较为低俗,有碍网络文学声誉;网络文学盗版已经形成庞大产业链,从网站设计运营、内容导入,到广告利益获取、搜索引擎的流量分发,盗版市场形成产业化和规模化之势,去年网络文学因盗版直接损失收益在60亿元以上。
“网络文学的表现形式会随着技术发展而改变,网络文学产业大致经历了文本表达、视觉呈现、沉浸体验等阶段,产品类型从一元走向多元,体验方式从线上走向线下,变现渠道从虚拟走向现实。”三江学院网络文学院院长、网络作家赖尔说。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03日 09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会议围绕网络文学创作和行业发展进行深入研讨。中央民族大学青年教师李强分析了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存在的问题,认为优秀作品应该写出人与时代之间的深层关系。如果文学书写只是简单突出物质层面的“天翻地覆”,只渲染事件的“惊心动魄”,而不写人精神层面的矛盾冲突,就没有动人的力量。现实题材创作应发挥“网络感”优势创造更多精品力作。
辽宁作协副主席、网络作家月关认为,IP的成功转化离不开一群人的坚持与努力。他呼吁全产业链的从业者尊重理解创作者,让作家、编剧,让真正理解作品精髓的人在IP改编过程中传达出作品深层的价值理念与审美情趣,合力推出优秀作品。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胡邦胜表示,基于网络文学发展存在不充分与不平衡的问题,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勇于担当作为,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搞好团结引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字传播技术相结合,探寻网络文学破局与转型升级方法,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黑龙江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副主任、网络作家沐清雨说,现实题材创作要提升质量,根本路径是作者提升自身素养,努力将网络文学特有的创作手法与现实融合,让有生活真味的现实人物可敬可爱,让推动故事发展的设定人物个性鲜明,让读者在体验网络文学阅读爽感时,感受到真实的力量,看到美好的希望,得到精神的启发和鼓舞。
在河北网络作协副主席、网络作家何常在看来,网络作家笔下的中国故事情节够精彩、场面够热血、热爱够强烈,却往往失于简单与平面化,缺少足够的人文关怀与人性深度。想要讲好中国故事,网络作家必须拥有承担历史使命的责任感,沉下心来,深入生活,放慢速度,提升思想的高度与锐度。
此外,与会人员还就网络文学版权保护、阅读模式、理论评论和海外传播等分享心得体会。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孙佳山建议进一步压实搜索引擎、应用商店和广告联盟等利益相关平台的主体责任,加强打击力度,从源头斩断盗版侵权的利益链。有必要出台法律条款和实施细则,对违法违规行为加以有效约束和制裁,更好地规范行业秩序。